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

啟蒙運動 PPT

REFERENCE --
啟蒙運動
csm01.csu.edu.tw/0299/98E/04.../ppt/ENLIGHTENMENT.ppt
檔案類型: Microsoft Powerpoint -
啟蒙時代. Enlightenment.

////////

Enlightenment
啟蒙時代
布魯諾(Giordano Bruno)
• 1600年遭火刑。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 宇宙是球形,地球為宇宙中心。

喜帕恰斯(Hipparchus) 。
• 測量經、緯線,並將世界畫分成360度

托勒密的體系
• 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 Almagest )成為數世紀以來的權威作品,十六世紀的畫家將他畫成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家裝扮。

哥白尼與天體運行論
• 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倡日心說

第谷‧布拉赫的折衷體系
• 在藍色軌道中(包含月亮與太陽)繞者地球旋轉,橘色軌道中(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繞著太陽轉。最外面是固定的恆星區。

伽利略星際使者
• 星際使者(Sidereus Nuncius,通常在英文中譯為Sidereal Messenger, Starry Messenger 或Sidereal Message )是伽利略於1610年以拉丁文出版的一本書。這是第一本根據望遠鏡觀察的結果出版的科學著作。內容包含了有關月亮、恆星及木星的衛星等。

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 The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Dialogo sopra i due massimi sistemi del mondo) ,本書於1632年出版,比較托勒密的世界和哥白尼的世界。
• 伽利略面對羅馬宗教法庭。
理性與啟蒙
• 新觀念:人文主義的興起
• 新世界:現代資本主義的成長
• 新信仰:宗教改革運動
• 個人主義:意指人類企圖擺脫教會或社會傳統權威約束的努力,並且想把個人的潛力,作最大的發揮。

啟蒙運動--理性的時代
(Age of Reason)
• 十七、十八世紀時,西方重新恢復了文藝復興的傳統,它們將仍具支配力量的上一個時代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轉變成為一種完全世俗化的人文主義。這種世俗化的人文主義,則是建築在科學的成就以及理性的崇拜之上的。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 中古晚期(14-17世紀)發生於義大利。
• 人文主義:人類個性的培育與發揚、或古典文化之培育與發揚。
• 通才的理想,例如米蘭多拉的「人類的尊嚴」。這對基督教而言是一種反動的思想。

何謂「理性」
• 效率(efficiency)
• 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
• 破除神秘性(demystification)
• 去除人性(dehumanization)

何謂啟蒙?
• 「啟蒙就是『敢知』(dare to know)。」

康德(E. Kant)於1784年
《何謂啟蒙》
(What is Enlightenment?)

啟蒙的後果
• 現代人類已經從自然世界當中解放出來。人類已經不把自然世界看作是一個仰慕崇敬的對象,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可以利用、可以控制的對象。並且在人類的控制之下,它是可以加以修正改變的事物。

啟蒙時代的重大成就
天文學的成就
• 哥白尼
• (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 克卜勒
• (Johannes Kepler,1571-1630)
• 伽利略
• (Calileo Galilei,1564-1642)
• 牛頓
• (Issac Newton,1642-1727)

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1596-1650)
• 數學是瞭解宇宙的唯一關鍵。
• 我思,故我在。
• 墓誌銘:Descartes,文藝復興以降,第一個為人類爭取與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 唯有透過歸納法,才能提供既真實又實用的知識。
• 我們只有一種可以使用的表達方法,就是我們必須導引人們自己去注意特殊的事實,和這些特殊個別事實所組成的系統與秩序;同時人們自己也應該拋棄原有的觀念,開始設法去熟識那些特殊的事實。

哈維
(William Harvey,1578-1657)
• 1628年發表「心臟與血液之循環」(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lood),指出血液只有一種,且血液循環流動。
• 證實培根之學說。

化學的發展
• 波以耳(Robert Boyle,1627-1691),被譽為化學之父。他將不屬於化合物的真正物質,叫作「元素」。
• 拉瓦澤(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於1775年提出燃燒和呼吸全是氧化過程,1783年提出水的構成分子是具有固定重量的氣體。

科學革命的結果
• 知識的大眾化:十八世紀是知識普遍化的時代,巴黎為歐洲文化之中心,因此也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百科全書派
• 狄德羅(Denis Diderot)和伏爾泰(Voltaire)等編「百科全書」。主要目的在宣揚自己的哲學觀念。將教會視為啟蒙運動的主要敵人,認為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事物。

啟蒙運動對政治思想之影響
•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 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
•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 伏爾泰(F.M.A. Voltaire,1694-1778)
• 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89-1755)
• 盧梭(J.J. Rousseau,1712-1778)

霍布斯
• 1651年出版的《巨靈論》(Leviathan)認為,國家出現以前,人類處於「自然狀態」,但人們為了爭奪財富而互相掠奪和廝殺。為了擺脫這種戰爭狀態,建立和平,人們便互相締結契約,建立國家。人們在成立國家時,便同意放棄一切自然權利。

彌爾頓
• 仇視君主制度,主張人民主權論。認為國王及大臣的權力來自人民,乃受人民之委託。人民與國王訂立契約時,為自己保留了最高權力。若國王剝奪了,人民有權審判、廢黜、甚至處死國王。
• 認為「粗野的普通人民」具有極壞的本性,也無資格管理國家大事。唯有「有理智的、有教養的和有才幹的人」,才能執掌政權。

洛克
• 思想集中於《政府論》之中。認為人在自然狀態下是最幸福的時代,自然權利就是平等與私有財產權。為了保衛自然權利,互相締結契約建立了國家。國家的存在乃在確保人們的自然權利,尤其是私有財產。
• 如果政府破壞了人的自然權利,那麼社會契約便終止,人又回到自然狀態,因而有權建立新政府。

伏爾泰
• 乃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精神領袖。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誓死保衛你說話的權利。」
• 「自由只存在於依靠法律進行統治的地方。」
• 「當黎民被容許議論國事之時,一切都將毀滅。」

孟德斯鳩
• 著有改變世界之名著《法意》一書。
• 以英國為政治典範,擁護君主立憲制。
• 倡議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監督制衡。
• 「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於同一個人之手,或集中於同一官吏機構之手時,那就沒有自由。」「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開,同樣是沒有自由的。」

盧梭
• 著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愛彌兒》等名著。
• 私有財產是人類社會不幸的主要根源,造成不平等與一切道德之敗壞。
• 理想的國家應是公民以契約形式結成國家,人人自由平等。人民的意志是國家的最高權力來源。統治者違反人民意志,人民有權推翻之。

/////////////

Cwchan@ipm.edu.mo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