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Stpa, week 8, Dr Sunny Chan

Stpa, week 8, Dr Sunny Chan

公共政策、民意、政策議程、政策規劃、決策制定 (丘昌泰,ch.10)

「政策議程是民意與公權力的互動結果。」

@ 民意與公共政策形成

@ 民意調查

@ 民眾參與

@ 參與式民主與政策分析

////////

澳门政策征民意不应少于30天
关键字:澳门 民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2/5/21

  公共政策咨询期不应少于30天,此后180天内须公布总结报告。澳门政府公布昨天刊登特首批示,对政策出台前公开咨询进行规范,包括政策咨询须面对有利害关系人士,咨询方式可以是落区探访、民意调查以及上电台与电视节目等。  

  澳门《公共政策咨询规范性指引》将于今日生效,澳门所有公共部门及实体等机构与组织须按此行事。指引将公共政策按层次分为"重大政策"及"政策项目及措施",后者指为配合重大政策的实施而推出的各项具体项目及措施。重大政策以及被纳入施政报告的"政策项目及措施"均须按指引规定进行咨询。
  
  该指引对政策咨询的对象、方式等细节进行了详细规范。直接、间接或潜在利害关系人、相关公共部门及实体、相关咨询组织等被特别纳入咨询对象。指引将政策咨询定位前期准备、咨询推行及总结评估三阶段。
  
  政策推行机构需对相关利害关系人、或将涉及的群体等公众,进行前期性的意见及数据收集。公开咨询期间可依实际情况合理订定,但不应少于30天。
  
  至于咨询的方式,指引称应以咨询文本为基础,并对文本进行详细规范。方式除讲解会、座谈会、研讨会等,还包括游戏活动、落区探访、民意调查、电台与电视节目等互动方式。而咨询项目总结报告须在结束后的180天内以书面方式公布。若该政策属法律及法规,自咨询期结束日至颁布期间少于180天,总结报告须于其颁布前公布。

\\\\\\\\

例子:香港國民教育政策。

澳門控制樓市政策,2012年10月。

\\\\\\\\\

討論:民主政治 vs 民粹政治,有什麼不同?

\\\\\\\\
民粹主義(平民主義)沒有特定的思想內涵,基本上它可以與任何意識形態結合,端視其社會情境或反對的對象而定。
民粹主義認為平民的利益被社會中的菁英所壓制或阻礙,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團體復原健康,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因此民粹主義者常被誤認為是運用巧妙辭令來訴諸於一般人民關切的經濟、社會、及其它常見的問題。1980年以後,大部份對民粹主義的學術研究都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型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
最近數十年來,民粹主義運動領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見過。
民粹主義的相反詞是精英主義,尤其是政治菁英主義。
有些民粹主義者會主張移除政治菁英階層的腐化成分,並且倡導「人民優先」。民粹主義反對集權的執政政權的政見。許多民粹主義者將訴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區或是特定的社會階級,例如勞工階級,中產階級或是農民等等。通常他們自稱代表多數人民,並反對極權。
所謂「平民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立場,歸根結底是訴諸「民主」,通常反對極權的菁英份子,其形式多種多樣。對人民的信任最直接地導致平民主義的直接民主制訴求,它反對變質的代議制,力求讓權力真正的掌握在普通公民手裡。其最具特色的制度設計為:公投;另外便是公眾創制權;還有罷免權,它能迫使極權的政治菁英在公民出現不滿時接受民主選舉。20世紀初期,美國許多州在平民主義影響下頒布了憲法條款。平民主義在這個意義上可視為民主的一種表現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進行民粹主義式活動的政治人物都是真正的民粹主義者,菁英主義者也會誤導平民主義。有些政治人物也會採行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他們被批評為只是利用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當作組織的策略,而實際上,並無意也無心做平民的代表。甚至在二十世紀末的某些國家,民粹常被菁英主義者視為是挑動族群衝突、以獲取政治利益的代名詞。

\\\\\\\\\\\

民意,定義?如何產生?社會建構角度。
(丘昌泰,p.177)

民意調查,台灣,美國。
丘,p.178, footnote.

///////

 民意的表達

直接表達
是由民眾親自對特定公共事務的表達意見,其方式有請願、遊行、抗議、Call-in、投書、連署、民意調查、公民投票、參與鄉里座談會等。
間接表達
指民眾透過他人,代為表達其對公共事務的意見。例如:請民意代表或大眾傳播媒體來傳達意見等。
投票是最常見的民意表達方式。除此之外,常見的民意表達方式包括:
意見領袖常會引領民意形成輿論;壓力團體經常匯集民意、表達民意;透過民意調查了解民意。
以影響力而言,經由意見領袖、壓力團體、以及民意調查等所匯集的民意,較易受到重視。

 意見領袖與民意表達
▲ 意見領袖的特質
意見領袖
Opinion leader
又譯為輿論領袖
是指社會中的某些人,他們能經由言論而影響一定程度人數的態度或外在行為者。
就民主社會而言,通常應該是由民意來影響政策的形成,然而,實際上在民意的形成和表達過程中,意見領袖常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意見領袖們經常將他們對於公共議題或政策的看法與分析,透過媒體進行傳播或溝通,影響民眾對於公共議題的看法,進而形成輿論。
意見領袖通常具有下列特質:
豐富的知識;創新的觀念;積極的參與;特定的魅力。
▲意見領袖如何代為表達民意
掌握民意的變化,維持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
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來代為表達民意。
將選擇性的事實告訴民眾、傳達自己的理念、一般民眾不關心公共議題。

● 壓力團體與民意匯集
人民如果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夠有效影響政策,就需要將意見相同之人結合起來共組團體,如此一來,其意見被聽見及被重視的程度將可以大幅增加。
在現代國家中,除了政黨之外,社會中還存在許多具有共同態度或共同利益,但並非以取得執政權為目的的團體,政治學者稱其為壓力團體(pressure group)或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
由於利益團體為了特定權益,會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或政黨進行請求,企圖影響法案的草擬和審議,這無形中也對政府或政黨形成壓力,因而也是一種壓力團體。
壓力團體和政黨不同之處在於,政黨係以贏得選舉,獲得執政權為目的,而壓力團體則以爭取其所關心之理念或利益為目的,因此壓力團體常會藉由捐款或是支持某些候選人,這些候選人當選後,將會支持合乎該壓力團體理念或維護該團體利益之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壓力團體雖然能夠匯集民意,成為民意表達的重要管道,但是,由於這些壓力團體組成的人數、成員的社經地位、團體所擁有的資源等並不相同,因此對於政策之影響力也會有所不同。

▲ 壓力團體的種類
以組成性質區分
組織性團體
經由法定程序所組成的團體。
非組織性團體
基於階級、血緣、特殊關係,而無正式組織與溝通方式所形成的團體。
依組成之目的區分
公益性團體
以追求公共利益為主要目的。
私立性團體
以追求團體成員之利益為目的。
政治學者依壓力團體組成之目的,將壓力團體分為兩大類:
宣傳型團體
這類的壓力團體,其成員關心共享的價值、理念或原則,一般被稱為宣傳型團體,例如:動物保護團體、環境保護團體或反墮胎團體等。
功能型或部門型團體
有一類的壓力團體,則是以促進或保護成員的利益為目的,一般被稱為功能型或部門型團體,例如:各種工會、商會等。

▲壓力團體的民意功能
遊說的英文是lobby
原本是指議場外的大廳,是民眾向議員請願或是政治人物會商政治事務的場所。

 台灣 遊說法1條
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確保民主政治之參與,特制定本法。

台灣,遊說法2條
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本法所稱遊說者如下:
一、進行遊說之自然人、法人、經許可設立或備案之人民團體或基於特定
目的組成並設有代表人之團體。
二、受委託進行遊說之自然人或營利法人。
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
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
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正、副首長。
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2條1項
本條例適用範圍,指下列有給之人員:
一、依憲法規定由總統任命之人員及特任、特派之人員。
二、依憲法規定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人員。
三、依憲法規定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人員。
四、其他依法律規定之中央或地方政府比照簡任第十二職等以上職務之人
員。

●民意調查
也稱為民意測驗,指利用系統性、科學性的方法,蒐集公眾對於公共事務的意見,以檢視公眾態度的變化。
由於一個社會的成員非常多,政府施政時,不可能去詢問每一個民眾對於每一件事的看法,因為如此做將會勞民傷財且曠日廢時。
政府如要探求民意,勢必只能從經過統計抽樣所選出的少數民眾去發掘民意。民意調查就是一種透過少數人來掌握全體民眾意見的方式。
簡單的說,它是一種針對特定對象,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亦即從整個母體範圍內,抽出一部分樣本予以調查,而推論其統計具有代表母體事實之性質的作法。

民意調查的過程
擬定問卷→抽取樣本→進行訪問→分析與解釋
擬定問卷
問卷應避免引導性提問
所謂引導性問題是研究者利用一種架構(frame)給受測者應該回答問題的線索。在問卷中,應避免引導性敘述,以免造成受測者答案的偏差。
常見的引導式問題如提出的問題不是「持中」的,而是暗示出研究者的觀點和見解,力求使受訪者跟著這種傾向回答,這種提問就是「引導性提問」。
例如:「消費者普遍認為電子現金的好處很多,你的印象如何?」之問句。
引導性提問會導致兩個不良後果:
一是受訪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導問題中暗示的結論;二是由於引導性提問大多是引用權威或大多數人的態度,受訪者考慮到這個結論既然已經是普遍的結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順向反應。
此外,對於一些敏感性問題,在引導性提問下,不敢表達其他想法等,故這種提問是調查的大忌,常常會引出有嚴重偏差的結論。
舉例而言,研究者可能在問項中加入「你不同意嗎?」這樣的敘述,例如:李登輝在擔任總統12年的時間,非常了解百姓的辛苦,您不同意嗎?

抽取樣本
一般常用隨機抽樣等方式,從調查之母群體中抽出一部分足以代表母群體的樣本。
在抽取樣本的過程中,不受研究人員或取樣者任何人為的影響,純粹按照隨機方式取樣,使母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等被抽出的機會。

進行訪問
臺灣民意調查方式主要有三種
當街、上門派發或郵寄問卷,電話詢問調查和網上投票民調。採用的方式不同,其結果就可能大相逕庭。
由於調查的技術日益進步,調查的結果與推論,也往往頗能掌握民意。

分析與解釋
數字說的未必全是真話。
如果沒有探究數字產生的過程與脈絡,不曾注意數字如何被操作使用,也不清楚背後牽涉的利益與意識形態,那麼遭到數字誤導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民意調查的重要發展歷程
1930年代中期
民意調查在美國興起。
1950年代
民意調查的發展趨於穩定。
1960年代以後
運用民意調查的情形更加普及。

▲ 民意調查的功能
民意調查的功能:
了解社會問題;反映基層民意;監督政策執行;影響投票行為。
民意調查可以做為政府決策和施政的重要依據,也可以做為候選人預估選情的重要工具。
為了防止民調結果干擾選民的投票取向,有些民主國家會規定投票前一週或前十天即不可再發布民調的數字。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53條
政黨及任何人自選舉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投票日十日前所為有關候選人或選舉民意調查資料之發布,應載明負責調查單位或主持人、辦理時間、抽樣方式、母體及樣本數、經費來源及誤差值。
政黨及任何人於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有關候選人或選舉之民意調查資料,亦不得加以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

▲ 民意調查的限制
正確性問題
調查的問卷設計
民調問卷的問題是否精準而恰當,深深影響調查的可信度與準確度。
質量發展不均問題
民意的蒐集過程、數據解讀是否客觀。
適用性問題
民意調查結果能否為相關單位採用,做為政策參考依據。

● 小結
民調是有其奧妙之處的,就如同我們在做抽血檢查時,5c.c.的血就可以代表我們身體的狀況。
要得到精確足以代表群體意見的民調結果,必須要有足夠的樣本數量,接下來選擇樣本的抽樣工作也必須謹慎進行。
如果訪問人數過少或是抽樣方式錯誤,導致樣本不佳或是抽樣誤差過高時,調查結果就毫無價值可言。
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曾將謊言分成三種:謊言、可惡的謊言、統計學。
我們應該謹慎看待民調數字,否則遭到數字誤導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可能比聽信可惡的謊言更嚴重。

\\\\\\

Class work
請評論澳門特區政府在近年的政制改革諮詢手法。
500 words

/////////

公民社會、民眾參與

自發性,自己意志
社群主義,集體意識
公共利益
保障弱勢社群
超越家庭與市場

民眾參與的形式:
社區組織,地區為本
利益團體,命題關注
公聽會
公民諮詢委員會
商議式民主
示威遊行
全民投票,公民投票

擴大民眾參與 vs 專業決策、行政效率

\\\\\\

商議式民主與電子政府系統

\\\\\\\\


From 陳卓華博士, Dr Sunny Chan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博士,
英國 Lancaster University 社會學碩士,
澳門公共政策學會, Chairman,
澳門特區政府多項公共政策調查研究項目總監(交通,青少年問題,環保,城市規劃,公共行政改革,科技政策等),
思匯網絡政策研究總監.
Cwchan@ipm.edu.mo
Tel. +853-66357631 ; 6648522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